離開了トロッコ嵐山站,我們還是順著路到處亂走。
自助旅行的好處就在這,停留時間長短隨自己心意決定。
這個時候老天爺很賞臉的露出了些許的太陽呢!下午的嵐山走起來真是非常的舒服。
路旁的池塘水真是綠到不行!
不過也因為下過雨的關係,讓綠樹顯得更加翠綠。
這是路邊的咖啡廳吧!?我也忘了 XD
再往前走一點,會先經過常寂光寺。
再往前走,就會看到向井去來的舊居--落柿舍。
松尾芭蕉的弟子,俳句詩人向井去來的居屋還保留著當時的樣子。落柿舍的名字據說是起源於庭院裡的柿子一夜之間全部落下的傳說。庭院內至今仍有柿子樹。
(資料來源:http://www.finex.co.jp/att/14/kyoto-sagano/kyotosagano-ch.html)
一進門售票亭的地方,就這樣簡單的擺設幾個飾品。
明信片上有著落柿舍春夏秋冬四季的景色,小巧可愛的柿子風鈴就擺在一旁。
落柿舍內還保有向井去來舊居的物品。樑柱上也是一塊「落柿舍」的牌子。
落柿舍上有著向井去來的俳句。
「俳句」是日本傳統詩歌的一種形式,起源於一種卅一音節的短歌(也就是小詩)的前三行。
也就是由排列成三個短行的五、七、五共十七個音節組成,其中會嵌上一個與季節相關的字詞,並且不強調韻腳,也不設下隱喻。這種文體的題材最初以不涉入主觀的方式寫景、寫大自然,作者以清新簡潔的文字,試圖讓讀者從對一個季節的聯想進而引發一種弦外之音的情感反應。
其後主題範圍漸漸擴大,但仍然維持使用簡約文字的形式,用以抒發豐富的情感,並喚起更多的聯想。這些特質,除非是鑽研日本文學或精通日文的讀者,在過去可能不容易完全理解,現在只要通曉英文,來到俳句網站重鎮"HAIKU for PEOPLE!"( http://home.sol.no/~keitoy/haiku.html)就可以掌握住這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及其基本要點,甚至也可以試著寫寫看自己的「俳句」。
(資料來源:奇摩知識家 http://tw.knowledge.yahoo.com/question/question?qid=1205081014526&q=1008041411637&p=%E4%BF%B3%E5%8F%A5)
猶記大四時修日本文學史,文學史的老師也是我們的系主任,是個超熱愛日本文化的阿伯!
上課時不但會自己演能劇,還會唸俳句給我們欣賞;重點是期末考還要寫出自己做的俳句一首才能過關!
當然駑鈍如我,考完試就把這些還給他了!XD
也不要叫我把當年的俳句拿出來給你欣賞,早就忘光了!
在往後面走,是「次庵」,應該是另一個房間。
落柿舍內雖然不大,但還是設置了椅子供遊客們休憩。
連園內的小花都照顧得很好。
謝謝MD小華表演「人比花嬌」。
不過我們可沒有亂摘花喔!是剛好一朵小花落在腳邊,我們才撿起來的。
走回去時,才發現原來售票亭旁還擺著落柿舍的小小模型呢!
落柿舍內連一塊石頭上面都有俳句鏤刻著,不知道日本的年輕人還剩多少懂的欣賞呢?